|
|
廣州市景點: 越秀區 越秀區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個市轄區,是廣州老四區(越秀、東山、荔灣、海珠)之一,因越秀山而得名。區人民政府駐越華路183號。越秀區總面積33.80平方公里,總人口103.34萬人,現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廣州市人民政府駐地。 越秀區區域,是古代廣州城所在地。廣州作為歷代州、郡、縣治所和南越國都城,其行政中心,多在今越秀區範圍內。 秦始皇三十三年統一嶺南,設南海郡,郡治的番禺城,就在今越秀區內。而越秀區的區域分屬南海縣和番禺縣。隋朝開皇十年,將番禺縣併入南海縣,唐朝長安三年重置番禺縣,現長塘街以西屬廣州城,文明路以北一小部分隸南海縣,余歸番禺縣管轄。五代時,劉岩建南漢國於嶺南,定都廣州,將廣州改名興王府,廢南海縣,並將其轄區併入興王府。宋朝開寶五年南漢滅亡後,番禺縣併入南海縣,屬廣州府治。宋朝皇祐三年,從南海縣分出番禺縣。將廣州城以廣州府署為中心點,西屬南海縣,東屬番禺縣,今越秀區再次分屬兩縣。明朝洪武三年,番禺縣置鹿步巡檢司,今越秀區轄區東部均屬鹿步巡檢司管轄。清末廣州第一次劃界,今越秀區區域在警界範圍內。光緒三十一年,巡警總局改組,今越秀區大部分屬老新城、東南關區域。1921年至1949年期間,今越秀區範圍大致屬於下列11區:西山區、德宣區、惠福區、靖海區、小北區、太平區、永漢區、東堤區、東山區、大東區和前鑒區。 而越秀區之名始於1950年6月,當時廣州市將原西山、德宣和小北3個區合併為越秀區,因區內有越秀山故名越秀。而當時惠福區、太平區、永漢區和大東區都在現越秀區地界內。1952年9月,越秀區改稱北區,而東區和部份中區都在今越秀區地界內。1960年7月,中區的8條行政街併入北區,合稱為越秀區。 2005年5月,廣州市調整行政區劃,將原東山區的行政區域,白雲區的礦泉街道,天河區的登峰街道、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2個居委會、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。 景點 :- 越秀山、中山紀念堂、黃花崗公園、廣東省博物館(舊址)、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、石室聖心大教堂、鎮海樓、藥洲遺址、懷聖寺(光塔)、六榕寺、光孝寺、五仙觀、南越國宮署遺址、南越王墓、南越國水閘遺址、北京路步行街及千年古道、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等。 越秀山,亦稱粵秀山、越王山,位於中國廣州市中心,海拔70米,背靠白雲山。明朝永樂年間,山上曾建有觀音閣,又稱觀音山。由主峰越井崗及周圍桂花崗、木殼崗、鯉魚崗等七個山崗和三個人工湖(東秀湖、南秀湖、北秀湖)組成。面積共86萬平方米。越秀山是古代的海上戰略重地,山頂建有鎮海樓,現為廣州標誌之一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廣州市人民政府將越秀山劃為越秀公園。 |